查看原文
其他

观点 | 新加坡要把乌节路改造成“城中村”?


Urban village,字面上理解就是“城中村”。


提起“城中村”,不少中国读者多会想到那些繁华城市里相对落后的传统乡村,蜗居在城市里的村庄就像一块块“牛皮癣”,既贫困落后,又容易藏污纳垢。


不过,“城中村”这个词在英语世界却完全是另一种概念。


在欧美国家,urban village给人的印象是指那种兼具工作、商业、娱乐与居住功能的区域,且交通便利、环境舒适,它更接近于那种理想境界中的“城市田园”或者是“都市村庄”。


麦肯锡为美国某地规划设计的urban village项目(资料图片)


近期在新加坡,这样的“城中村”概念开始被媒体提及,主要用于探讨如何拯救繁华程度大不如前的新加坡著名商业街——乌节路。


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


受电商网购平台以及新加坡各地大小购物中心的挤压,近几年,闻名世界的新加坡乌节路显现出了衰退的迹象。


新加坡各界也对此早有关注,比如2014年,相关政府部门就推出过“乌节路步行街之夜”的活动,通过暂时封闭相关路段,把乌节路打造成一条购物步行街,以此吸引游客和消费者,不过收效甚微。


新加坡乌节路(资料图片)


尽管政府和商家做了多种努力和尝试,力图恢复乌节路往日的商业繁荣景象,然而相关数据却并不好看。根据调查,去年一季度,新加坡乌节路(Orchard Road)商圈的空置率高达8.8%,比7.3%的全岛平均空置率还要高出1.5%,达到了五年来的最高点。


有业界专家认为,乌节路当下的主要问题是游客无法充分地自由活动。因此有人提议,乌节路应该向“城中村”(urban village)转型,通过增加绿化、住宿、餐饮、娱乐等功能,提高休闲购物的舒适度,让消费者和游客从都市繁忙的节奏中舒缓放松下来,从而可以使乌节路一别萧条,重回往日生机。


对于乌节路商业日渐凋零的问题,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刘玉添副教授也进行了调查研究,并提出了关于振兴乌节路的5点建议。


教授简介

刘玉添

Lau Geok Theng

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

市场营销系副教授

加拿大·西安大略大学博士

研究领域:供应链管理、B2B营销、采购管理


Q

&A

那么,为什么新加坡人不再光顾乌节路了呢?


答案很简单:新加坡市区以外购物中心越来越多,能在家里附近满足购物需求,很多新加坡本地消费者自然也就不用非得跑来乌节路舍近求远了。


过去,想要购买国际名牌、时尚潮品,或者吃饭喝茶,当然首选市中心的繁华商业街,而现在,新加坡全岛各地商场林立,很多商品随处可见。


一些国际大品牌,以往只在乌节路设有门店(资料图片)


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,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觉得乌节路的吸引力正在消失。


六成受访者表示,自己更愿意在家附近逛街;而将近九成的受访者认为,社区附近新建的购物中心和乌节路上的商场店铺,相差无几。


另外,有80%的消费者认为“新加坡全岛大热卖”(GSS)的吸引力也同样在消失,许多店铺几乎一年到头都在搞打折促销。


现在反而是网购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,比如“双十一”,“黑色星期五”(Black Friday)和“网络星期一”(Cyber Monday)等中美两国打造的购物狂欢季。


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新体验,特别是有些时尚流行类的零售商品,不仅网购包邮,还免费退换,且选择面更宽。


我们的调查还发现,总体来看,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愿意网购,如果单看年轻消费群体,喜欢网购的人则超过了四成。


一旦了解了人们为什么不再去乌节路的原因,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借鉴,找到解决途径,以下方法也许能有助于乌节路重现昔日繁华。


方法1:加强体验 


要让乌节路的购物体验与其他社区购物中心的消费,实现本质区别。消费者选择去离家近的购物中心,大都只是为了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;而82%的受访者说,乌节路更像是和朋友见面逛街的地方。


此外,56.98%的受访者称,如果乌节路能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,他们可能就会更常去;65.59%的受访者提到,像演唱会、戏剧演出之类的休闲娱乐类活动在乌节路如果能更多一点,他们也会更频繁地光顾。


因而,乌节路购物商场的经营管理层应该有的思路是,如何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。同时,管理层还应考虑引入可以提供各类体验的商家,并携手举办活动,增强购物体验,让乌节路不再局限于购物功能。


增加购物以外的体验,图为乌节路上举办的瑜伽活动(资料图片)


方法2:连通商场


对于居住远离市区的消费者来说,去一趟乌节路购物,路上通常要花得时间相对较长,所以不少消费者愿意一口气逛完乌节路上大大小小的商场店铺。能在一个商圈中享受多种购物体验,这正是乌节路的特色之一。


因此,乌节路商业协会(Orchard Road Business Association)应该体察到消费者的心理,打通乌节路各大商场和购物中心,方便消费者穿梭往来。同时,还应在各大商场之间做好协调工作,让每家商场都能有独立的消费主题,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种的购物体验。


方法3:增加餐饮


美食的诱惑挡也挡不住,新加坡人尤其愿意为了美食而不惜跑远路,排长队。所以,提供特色餐饮也可以为乌节路增加客流。


增加餐饮特色,提供不一样的美食享受(资料图片)


调研中,我们发现67.73%的受访者去乌节路,会光顾那些自己社区附近没有的餐馆,而63.44%的受访者,则会选择乌节路上的特色餐饮。


基于此,乌节路商场的运营商应考虑引入更多高端、独特的餐厅,好比明星开的餐厅、米其林餐厅以及主题餐厅(比如哈利波特主题餐厅)。这类餐厅有助于拉动餐饮需求,在情人节、母亲节、父亲节等节日之外,让顾客在平日也创造出大量餐饮消费。


方法4:改造旗舰店


传统上,乌节路是各类国际大品牌旗舰店的聚集地。但这些品牌近年在全岛各处开设分店,那消费者还有什么理由要花大把力气专程跑来乌节路呢?面对来自这些分店、以及网络商店的竞争,乌节路上的品牌旗舰店不应该只是一间普通的大型门店。

 

一种解决办法就是采用“全渠道零售”(omnichannel retailing),即商场运营商要鼓励科技类、电子类以及美妆类产品的旗舰增设“体验专区”。要让新品展示、试用体验以及网络下单,都能够在旗舰店内“一站式”实现。


另一种方式是要在国际品牌之外,寻求引入新近时尚潮牌。比如,可以从韩国和中国引入潮牌,设立旗舰店,提供其他市中心以外的商场没有的产品。


方法5:做出差异化


我们的调研还发现,很多消费者对于新加坡大同小异的购物商场,早就心存不满。87.10%的受访者认为,新加坡各处的商场和购物中心都差不多,而83.86%的人觉得,新加坡的商场亟需增设更有趣的主题。


因此,差异化至关重要。乌节路的各大商场不应该再因循守旧,而是要直面挑战,跳脱出已经“标准化”的模式。

 

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休闲、餐饮、购物以及休闲体验,用其他地方买不到的“商品”来持续吸引本地消费者和外国游客,这也许才是能让乌节路“起死回生”的不二法门。





翻译:杨嘉铭 | 编辑:王彤

校对:李嵩皎 | 制作:秦豪

文章英文版原载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Think Business官网,点击阅读原文查看

原题为Saving Orchard Road

文:Lau Geok Theng(刘玉添)及研究助理Natalie Wong(NUS BBA)

*本文内容来自作者,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方机构观点


推荐阅读

(点击图片阅读)


镜像 | 乌节路•昔日繁华已不再


观察|新加坡商场转型体验经济模式抵御网购大潮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